沒有天空的都市DVD,地下社會DVD,地下DVD,UndergroundDVD,露天商城露天DVD-www.rutenmall.com
歡迎來到露天商城! 會員登入免費註冊/加入會員
以下*標為會員必填資料:
  *
  *
  *
  *
    【此項可留空不填】
  *【以09開頭+後8位】
  * 常用郵箱

沒有天空的都市DVD,地下社會DVD,地下DVD,UndergroundDVD,露天商城露天DVD-www.rutenmall.com

首頁 > 藍光光碟/BD> 其他藍光
藍光原版【沒有天空的都市/地下社會/地下/Underground】1995年
直購價:NT$1350
  • 發音:英語發音
  • 字幕:中文字幕
  • 碟數:1
  • 集數:全集
  • 介質:BD
  • 包裝:全新盒裝
  • 運費:NT$150
  • 運送方式:貨到付款
數量:
溫馨提醒:支持黑貓宅配,全家、萊爾富、711門市!
  • 拍賣檔案
  • 問與答(0)
劇情簡介

SJ-50428A 地下/沒有天空的都市/Underground(BD50+BD25 珍藏版)
【獨有原版及全中文導航雙模菜單】獨享Kino Lorber美A、BFI英B雙版藍光復合版本,薈萃TF1法2區三碟收藏版、紐約客1區、臺3區等各區DVD素材精華,碟一優選美A區無花絮框架及原版絕無壓縮原汁原味更高碼率視頻,DTS-HD 5.1高清無損原音,官方中英法字幕,碟二重新製作電視版本(修訂3區官方中文字幕),雙碟完整盡錄美A/BFI英B/紐約客/TF1三版完整幕後花絮內容,逾兩個半小時花絮內容悉數附獨家全程中文字幕,超值加贈法2/英B原版影介手冊掃描檔及OST(外掛及APE數據包)
碟一(電影版):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DTS-HD5.1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DTS-HD 2.0
碟二(電視版):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2.0-192K
碟一(電影版):英 法 中簡 中繁
碟二(電視版):英 中簡 中繁
碟一:
※幕後片段及訪談 31:51(美A碟3DVD)
※預告片 1:07
碟二:
※拍攝現場 01:12:40
※幕後片段與導演,卡司及美工設計訪談  16:21 + 12:51
※庫斯圖裏卡訪談 27:05(法2DVD)
※戛納:公映後派對盛況 03:00(1區DVD)
※ROM:英B/法2區原版影介手冊掃描檔及OST APE數據包
1995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塞爾維亞導演庫斯圖裏卡充滿奇思妙想的超現實主義撼世傑作,IMDB評分8.0,豆瓣評分9.2!
導演: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編劇: 杜尚·科瓦切維奇 /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主演: 米基·馬諾伊洛維奇 / 拉紮爾·裏斯托夫斯基
地下 Underground (1995)
導演: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編劇: 杜贊·科瓦澤維奇 /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主演: 馬諾伊洛維奇 / 拉紮爾·裏斯托夫斯基 / 米裏亞娜·約科維奇 / 斯拉夫科·斯提馬科 / 恩斯特·施托茲
類型: 劇情 / 喜劇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 德國
語言: 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 / 德語 /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1995-04-01(南斯拉夫)
片長: 170 分鐘 / 167 分鐘(美國) / 320 分鐘(導演剪輯版)
又名: 沒有天空的都市 / 地下社會
劇情簡介
  1941年的南斯拉夫正處於德國法西斯佔領時期。一夜,馬高為慶祝好友黑仔加入共 產 黨,請來了小樂隊助興。他和黑仔兩人喝著白蘭地,駕著馬車駛過空曠的街道,甚至鳴槍歡呼。黑仔被嘮叨的妻子劫回了家,馬高則去找妓 女鬼混。馬高的弟弟伊萬是動物園的管理員,他因為口吃,總與動物為伍,可在德軍的一次轟炸中,動物園毀於一旦,他只救出黑猩猩宋妮。黑仔的妻子即將生產,他卻迷上了年輕漂亮的話劇演員娜塔莉,對她的納粹軍官情人法蘭斯憤恨無比。黑仔沖上劇院舞臺,把娜塔莉從演出中劫走,不久被德軍抓住,施以酷刑。馬高化裝成大夫混入德軍老窩,勒死法蘭斯,救走黑仔。德國納粹展開大規模搜捕,包括伊萬在內的大批革命家屬躲進馬高家的地窖避難,深受重傷的黑仔也被送了進來,馬高成了他們和地上唯一的聯繫。黑仔的妻子難產死去,留下兒子祖凡。而此時娜塔莉卻在馬高的甜言蜜語中投入了他的懷抱。 
  四年之後,侵略者被趕走了,南斯拉夫在鐵托領導下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馬高作為其戰友身居高位,同妻子娜塔莉一起被群眾崇拜。他用各種方法讓地窖裏的黑仔等人相信戰爭還在繼續,他們不得不躲在裏面為“革命”製造武器,卻做夢也想不到這些武器從後院成批地運往國外,為馬高換取大把的鈔票。時光轉眼間飛逝,為參加黑仔獨子祖凡的婚禮,馬高和娜塔莉來到地下。盛大的慶典上,人們大吃大喝,三個多年老友卻各懷心事。黑猩猩宋妮誤開大炮,宴會立時一片混亂,黑仔趁機帶著祖凡持槍潛上地面,準備與德軍大幹一場。他們把電影外景地當成敵軍陣地,大開殺戒,但翌日清晨祖凡便失足落水身亡。為尋找受驚嚇逃跑的宋妮,伊萬也來到地面,卻被途徑的車輛帶往了西德。馬高和娜塔莉則炸毀了地窖,帶著走私軍火賺來的錢逃出國境。 
  時間到了1995年,在德國精神病院裏關了數年的伊萬無意看到報紙上通緝馬高和娜塔莉的消息才知道哥哥欺騙了自己,於是沿著地下隧道走回了故鄉,但此時南斯拉夫卻已土崩瓦解,戰火紛飛,黑仔成了戰爭的領袖。坐著輪椅的馬高還在做軍火生意,憤怒的伊萬將他打死,自己隨後在教堂中上吊,陪伴馬高的娜塔莉也被士兵射殺。而孤獨的黑仔仿佛聽到兒子的呼喚,縱身跳入了水井,穿過那裏同妻兒重聚,跟朋友冰釋前嫌,大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這部黑色喜劇跨度很大,從1941年一直到1992年,經歷了二戰到南斯拉夫的解體,有點像野史版的大話西遊,部份情節是信不信由你。影片諷刺了政治至上及英雄崇拜,把人性的黑暗狠狠挖苦了一番。影片用庫斯圖裏卡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影射了南斯拉夫整個當代史,尤其是國家崩潰背後的道德危機。片中人物千奇百怪,頗有費裏尼作品人物的超現實性。影片雖然長達兩個半小時,卻一點不讓人感到冗長,全片充滿了奇思異想,有著濃厚的超現實主義色彩,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史詩片。電影情節雖然有些荒誕不經,但卻準確地描繪了二戰時期南斯拉夫的社會狀況,大膽揭露了一些投機的戰爭英雄英勇事蹟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影片的基調是幽默和諷刺的,又十分活潑輕鬆,很歡快,甚至可以把影片當作喜劇來看。影片人物個性十分奔放,張揚,該片處處洋溢著創作者的激情。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裏卡處理史詩題材的天才手段展露無疑,由於該片深刻的諷喻,不少影評家將該片與俄國1995年的《毒太陽》相提並論。埃米爾·庫斯圖裏卡本人也獲得了當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地下 Underground 獲獎情況
獨立精神獎  1998
Best Foreign Film (提名)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  1995
最佳影片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凱撒獎  1996
最佳外語片 (提名)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Lumiere Awards, France  1996
Best Foreign Film (Meilleur film étranger)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Kinema Junpo Awards  1997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Director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Czech Lions(Czech Lion)  1997
Best Film (Nejlepsí film) (提名) Karl Baumgartner
Best Film (Nejlepsí film) (提名) Maksa Catovic
Camerimage  1995
Golden Frog (提名) Vilko Filac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BSFC Award)  1997
最佳外語片
Argentinean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1997
Best Foreign Film (Mejor Película Extranjera) (提名)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 Emir Kusturica  男,生於1954年11月24日,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導演。1954年11月24日生於薩拉熱窩。被評論界和影迷譽為天才導演,他的幾乎每部影片都能獲得獎項。
庫斯圖裏卡導片不多,卻堪稱部部佳作。作品具有吉普賽的熱情和瘋狂,偏愛描繪世界的殘酷、生活的顛簸,卻絕不放棄樂觀與感性,會導致又哭又笑、情緒失控的狀態。政治上強烈反對塞爾維亞的極端民族主義運動,曾要求跟該運動的領袖公開決鬥,遭到拒絕。 
作為一位長期旅居西方的東歐藝術家,以及他複雜的出身背景,庫斯圖裏卡的處境是頗為尷尬的,尤其是當他竟敢拍出《地下》這樣公然諷刺鐵托政權下所謂革命者的影片,可想而知,最犀利的批判之聲立即從他的故鄉薩拉熱窩傳來;同時,一些西方學者又把他列入米洛舍維奇的同黨,譴責他“在博愛、民主和反法西斯的名義下”騙取藝術界的嘉賞。《地下》的批評和壓力曾一度使庫斯圖裏卡灰心至極,對外宣稱不再拍片。不過三年之後,他推出了描寫吉普賽人的最新作品《黑貓白貓》。這些批評其實是對庫斯圖裏卡的一種誤解,忽視了他笑鬧諷刺背後所深藏的鄉愁與痛惜。庫斯圖裏卡這樣談到南斯拉夫,“我在這樣一個國家出生,希望、歡笑和生活之樂在那裏比在世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強有力——邪惡也是如此——因此你不是行惡就是受害。
1979年就讀布格拉電影學院時,以學生電影獲得南斯拉夫學生影展首獎;改編拍攝南斯拉夫詩人薛維的長詩《你記得桃莉貝爾嗎?》,為其導演處女作,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1985年《爸爸出差時》(Otac na sluzbenom putu, 1985)仍然改編自薛維的長詩,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1989年《流浪者之歌》(Dom za vesanje, 1988)又在戛納獲得最佳導演獎;
1993年《亞曆桑那之夢》(Arizona Dream, 1993)在柏林獲銀熊獎;
1995年《地下》(Underground, 1995)再次獲戛納金棕櫚大獎,導演時年三十九歲;
1998年《黑貓白貓》(Crna macka, beli macor,1998)在威尼斯獲銀獅獎。
2004年的浪漫喜劇《生活是奇跡》(Zivot je cudo, 2004)在法國凱撒電影評獎中獲最佳歐洲影片獎。
2005年擔任第58屆戛納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05年與其他名導合拍短片集《被遺忘的天使》;2006年導演紀錄片《球王馬拉多納》;2007年攜新作《給我承諾》赴戛納。  

劇情照片

提出問題(250個中文字以內)
為了防止被大量張貼廣告,請輸入圖片中的安全碼